目录
本刊特稿
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部分中青年专家学习习总书记讲话座谈会3-4+51
建筑思想理论与实践
江苏省小城镇农房风貌特色塑造研究——以南京市河头地区“时光洲”项目规划为例龚钱;李建;冯浩宇;郝峻弘;孙弘捷;5-7
重拾大学校园失落空间——大学校园屋顶再利用设计研究初探吴雅婧;王思雨;袁玉国;彭琼靓;王睿;8-9+12
道路噪声对酒店建筑的影响及降噪措施分析许浩天;10-12
本世纪城市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分析——以南京江宁为例顾志凯;王梓男;李磊;潘卉;13-14
近代广东建筑制度变革下的室内坐具发展研究温宏岩;15+31
“生活世界”视角下的空间自组织行为探究冉春瑶;欧晶文;16-17
向水而生:徽州传统聚落水环境的生态营造研究胡良全;18-19+23
城市公共建筑与湖景的关联性研究——以苏州独墅湖及其周边公建为例周籽君;申绍杰;张慧;20-21
探讨东方山水在售楼处设计中的应用——以东方印象山水售楼部为例陶婵;裴焕杰;22-23
探索可持续照料的家庭养老社区——以中铁·佰和佰樂巢湖国际健康部落项目为例付维春;王同雨;汪泽荃;24-25+55
中铁佰和佰樂康养社区规划设计研究李春辉;陈莎;赵岳峰;26-27
工业地产的景观设计研究刘国元;28+91
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山水宜居乡村实践——以桂林鸡窝渡村整治为例李梦艺;29-31
老年人行为学在养老社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——以中铁巢湖健康养老项目为例程庆龙;黄浩;吴可嘉;32-33
基于城市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究陈亦新;34+117
不同地区合院民居形态的气候条件的适应研究杨涛;35-37+72
益阳市街道家具地域特色文化研究李真;彭芳;38+61
博物馆环境空间设计中的“博物馆疲劳”问题研究进展与展望姚璐;王合丽;39-40+47
基于日常生活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研究欧晶文;冉春瑶;葛万宝;41-42
基于老城工业文化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改造计划——以“红四方”化肥厂旧址地块为例戚彩露;汪娜;许梦琪;钱进;43-44
沿承与创新——传统建筑院落空间与未来社区的探索姜树春;45+126
近郊型风景区内乡村融合发展的策略探析刘晓辰;46-47
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
地下连续墙锁口管接头施工要点分析及改进方案思考臧园;48+137
砂姜黏土地层双排顶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
廖云;李灿;陈军;周江;陈晨;49-51
地下空间超厚侧墙单边支模施工技术研究许天阳;李锦通;解丹阳;52+134
综合管廊明挖现浇关键技术研究苗雷强;商冬凡;程朝伟;卢明;朱玉佼;53-55
地下室底板渗漏治理和防治措施技术研究杨明明;张爱中;杨涛;赵晔;56+79
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技术探究马海军;57+151
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匀质改性防火保温板施工技术郭陆;58+76
建筑结构研究与应用
承插式预制桥墩抗震性能研究综述丁世聪;韩艳;王江江;黄志明;59-61
屋顶钢结构广告牌自振周期计算方法研究
完海鹰;沙浣玲;陈安英;62-63+68
基于MMC拓扑优化方法的开洞深梁拉压杆模型研究
乔文正;陈国荣;64-66
方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节点的应力分析吴维坤;67-68
岩土工程与地基基础
超深地铁基坑支护方案研究及实测分析沈霄云;69-72
深大基坑开挖支护施工及变形控制研究朱正国;刘争国;范剑雄;翟朝娇;罗支贵;徐俊;73+84
结构性软土地层中后掘进隧道引起地表沉降计算模型分析
高坤;柯宅邦;童智能;陈小川;74-76
基坑降水开挖对邻近隧道附加变形和内力分析陈华;刘飞飞;77-79
数值分析不同围护墙刚度对地铁站深基坑影响冀叶涛;沈慧;曹广勇;80-81
水泥土搅拌桩在芜湖某220kV变电站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王良会;82-84
大直径精轧螺纹钢抗浮锚杆在地下空间工程中的应用探析李锦通;陆天嘉;85-86
二次真空预压法在吹填土中的运用——以温州瓯江口围垦区为例乐浩;87+94
素混凝土作为换填垫层填料对基础设计的影响高德辉;刘杨;宋翠芳;88-89
水·电·暖通技术与应用
基于CFD的南教某实训馆通风及热舒适性模拟吴小勇;90-91
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城市排水深隧工程中的研究与探索杨怀;阮超;张延军;李胡爽;杨杏勃;92-94
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性能及能效等级探讨刘彦佐;孙金栋;刘建鹏;丁海涛;95+146
新建城区道路排水工程的设计分析吴新中;96-97
建筑材料
肥效缓释型多孔植生再生砖混凝土制备研究
罗召弟;任贵;王兴华;刘永涛;98-99+107
导电沥青混凝土电极材料与布设形式研究综述杨文平;王云鹏;边雪伟;杨明珠;100+143
绿色建筑节能材料的特性及应用进展方剑;101-102
建筑教学
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《工程热力学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贺士晶;王松庆;103+128
基于双主体模式下建筑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张雁;104-105
建设法规课程线上、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鲁旭荣;汪玉容;舒敏洁;汪洋;106-107
专业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——以莆田学院城乡规划专业为例黄林生;108-109+165
基于职教云、腾讯课堂等混合模式下工程测量教学研究王宏莹;袁振;110-111
将BIM技术与概预算课程结合的改革探索张伟;韩治勇;方金苗;112+168
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与实践荣明芹;113-114
虚拟仿真技术在城乡规划设计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殷滋言;李冉;115-117
基于OBE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建筑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黄亮;张梦芳;118-119
城乡规划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陈震;陈劲蕾;120-121
大数据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信息技术应用教学体系重构研究——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周宝娟;郭娜娜;梁鑫斌;贾媛媛;122+189
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李雪梅;123+158
BIM与计算机技术
区块链在装配式建筑供应链信息流中的应用研究刘喆;白洁;124-126
BIM正向协同设计下的进度控制探析李磊;127-128
既有视频网络接入网络级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——以上海市轨道交通为例丁仕标;129-131
Excel散点图在级配曲线绘制中的应用刘龙;132-134
交通工程研究与应用
基于附加质量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方法段卫东;周威;高磊;苏港;刘伟;135-137
桥梁设计中的美学应用分析鹿健;周珂;曹妍;贺雨妍;138-139
新建盾构隧道下穿既有矩形隧道的试验分析苏芹照;140-141
基于附加车辆测试的桥梁基准有限元模型建立方法研究刘伟;苏港;高磊;周威;段卫东;142-143
城市道路交叉口平面改善设计研究——以宿州市汴河中路与淮海路交叉口为例崔世斌;卢莹;李若楠;杜岷宣;144-146
某市综合管廊上穿隧道安全评估邓大鹏;刘诺晨;任柯玮;王园园;崔庆飞;147+192
钢筋混凝土悬索桥有限元分析张文帅;杨毅;148-151
老城区改造工程问题探讨——以合肥市为例卢莹;刘文沛;刘硕武;152-153
装配式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型研究李晓;衣智明;154-155
厦门地铁湖滨中路站交叉口施工区交通组织方法研究张文星;156-158
高速公路隧道穿越溶洞段处治技术的应用研究陈伟康;159+198
交旅融合背景下旅游公路概念规划探析——以铜锣坝旅游公路为例汤铭;160+170
精细化理念在旧路改造设计中的应用张哲;161-162
检测试验与测量技术
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朱永祥;梁冠军;林祖宏;163+181
掺加胶粉的水泥稳定碎石无侧限抗压强度性能研究王云鹏;杨文平;张明堂;164-165
某偶然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王兵;孙飞龙;胡海松;166-168
灌浆套筒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与灌浆料结合试验李民;梅楚南;169-170
管理工作论坛
商业建筑安全疏散难点与对策研究刘琰;李冰;171-172
基于组合赋权法—向量夹角余弦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评价研究苗泽惠;施德阳;173-174
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李正茂;刘备;175-176+186
建筑工程现场的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探析虞校;石秀映;岳林红;177-178
石油化工EPC项目中的若干设计问题探讨梁志恒;179-181
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探析谢美娇;185-186
燃气企业民用户灶前压力测试方法的探讨沈卫娜;187+200
建筑工业化进程中的专业与建筑产业园融合研究李和珊;188-189
基于高层施工方案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探析
张海涛;夏燕;陈震;190+195
串标行为的处罚书影响投诉处理结果的案例分析楼浩然;191-192
基于对冲火焰求解器的含氯可燃物典型燃烧特征研究刘璐;王宝培;193-195
坐标基准间的坐标转换
丁爱民;196-198
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工程质量管理措施探究孙运;199-200
创新方式方法 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201
安徽省《高延性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》宣贯培训会圆满举行202